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云投> > 正文

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微服务架构如何运用在投票平台

来源:光明网2020-07-16 15:39

微服务(Microservices)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架构风格,它提倡把一个大型的单个应用程序和服务拆分为数个甚至数十个微服务,每个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项任务。比如投票系统,可以按照业务需求细分为征集、投票、问卷等多个独立的子系统,这种拆解方法使软件系统中的各项服务都能单独开发、部署和测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一、微服务架构的十大优势

对于大型企业软件而言,随着业务需求增加,软件系统庞大臃肿、难以维护的问题接踵而来,微服务架构则应势成为解决单体架构各种难题的良药,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因为其以下优势:

1、灵活性:根据业务的需求,不同的服务可以结合项目本身的特性进行不同的技术选型,提高软件效能。

2、易存储: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存储能力,可以使用自己的数据库,同样可以选择统一数据库。

3、高性能:当服务在压力较大时,不会出现性能瓶颈,引入的相关依懒性很小,也可以有更多容错或限流服务。

4、易部署:微服务相关应用可以独立开发和部署,单个微服务的修改不需要协调其他服务。

5、易测试:独立性的特点使微服务依赖比较少,测试环节只需要聚焦在功能,提高效率。

6、易监控:完善的日志记录,出现问题及时报警,随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和各项指标。

7、可伸缩:每个服务都可按硬件资源的需求进行独立扩容。

8、易迁移:微服务体量较小,功能较单一,这使得移植工作更容易,便于和第三方集成。

9、分工明确:微服务架构可以更好将架构和组织相匹配,每个团队独立负责某些服务,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以此获得更高的生产力。

10、技术异构性:微服务允许单独使用最适合该服务的技术,降低尝试新技术的成本。

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微服务架构如何运用在投票平台

从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可以看出,它区别于单体系统的地方就在于“分而治之”,通过拆分服务以明确模块或者功能边界,然而实践证明,仅仅有“分”是不行的,软件系统终究是一个整体,很多功能来自若干服务模块的配合,所以需要开发人员根据实际的应用业务打造自身特色的产品模式。

二、微服务架构实践案例

关于如何具体实践微服务架构,全媒体一体化平台“光明云投”研发负责人田崇强表示:“过去的业务,我们通常会考虑各种各样的依赖关系,考虑系统耦合带来的问题。微服务提倡采用“产品模式”构建,即更倾向于让团队负责整个服务的生命周期,这可以让“光明云投”的开发者更专注于业务的逻辑开发,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微服务架构如何运用在投票平台

“光明云投”研发负责人 田崇强

(一)有效拆分应用,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

田崇强说:“两年前,为了提高“光明云投”的系统性能和工作效率,在全面分析业务需求和对当下各种架构方案进行调研后,我们最终决定对系统进行优化,循序渐进引入微服务风格的架构方案。概括来讲,主要是以“光明云投”的各项业务为中心,将系统拆分为征集、投票、问卷、专家审核、用户等多个相互独立业务子系统。选用发展成熟的Spring Cloud微服务技术栈,并结合Docker+K8S容器化技术进行平台构建。”

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微服务架构如何运用在投票平台

(二)提供垂直服务,活动举办成本丰俭由己

田崇强进一步提到,使用微服务的风格的架构,“光明云投”被清晰拆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子系统,对于使用“光明云投”的客户和活动参与者都带来了诸多便利:

第一,在活动举办之前,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购必要的服务模块。活动进行期间,客户也能根据活动实时情况,比如面对超预期的用户参与高峰,仍可以快速对服务进行横向扩展,为活动参与者提供更稳定、更流畅的用户体验。这种自由选择服务模块的方式,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成本丰俭由己。

第二,微服务架构风格的分布式系统,使得“光明云投”系统本身更加健壮,客户不必再担心由于单个服务环节压力大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从而导致活动中断。

第三,由于微服务架构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客户的定制开发需求能够得到更快速的响应,定制需求的成本也会降低。

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微服务架构如何运用在投票平台

“光明云投”功能介绍

采用了微服务架构的全媒体一体化平台“光明云投”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的特色产品,多年来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征集、投票、评选活动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可支持一键上传图片、文字、音频、视频、H5等全媒体体裁作品,不限制参赛选手数量、不限制举办活动次数,拥有着优质的前台体验和安全稳定的后台系统,目前已支持过上百场大型评选、调查活动,获得了所服务客户的高度认可。

投票产品那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光明云投”(https://vote.gmw.cn/)采用微服务的架构,其实更多的是研发思维上的转变,要知道技术从来不是问题,意识比工具重要,单纯的微服务架构并不能成为万能良药,更需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将业务、技术和运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利用微服务架构有效提升软件系统的性能。(作者:郑蕾)

[ 责编:陈湛 ]
阅读剩余全文(